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目录|文艺批评2021全年推文和影视作品推介

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天,“文艺批评”感谢学界同仁这一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感谢读者朋友这一年以来的关注和督促,今日特别整理推送2021全年推文和影视推介目录,方便大家查阅。祝大家新年快乐!


· 2021 推文目录 ·

(点击直达)


1、朱康:《考工记》与机器时代的书写

2、韩琛:贾樟柯电影与底层中国

3、范雨素、马大勇: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卷首语、编后语、目录)

4、《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新工人掠影

5、汪晖:潜流——从蔡国强的“十月计划”说起

6、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7、朱国华:渐行渐远?——论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离合

8、乔焕江:声音里的爱欲与政治——以周云蓬《不会说话的爱情》为例

9、张旭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10、张松建:奥登在中国:一个接受史的考查(1937-1949)

11、2020年度学术著作书单

12、伯格&西伯:《慢教授》就是“慢原则”付诸实施的结果

13、李少君:在世界之中——《新译外国诗人20家》序言

14、王学振:论全面抗战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对书写内容、叙事模式、创作主体的考察

15、岳雯:《平凡的世界》的多重辩证法

16、杨辉:《应物兄》与晚近三十年的文学、思想和文化问题

17、吴福辉:弄堂深处是吾家

18、李今:讲述现代中国文学场域的故事——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重读

19、冯淼:跨学科视野下的“群众”历史——评肖铁《革命之涛:现代中国的群众》

20、曾小凤:何谓“美术”?怎么“现代”?

21、段从学:现代新诗的国家想象——从“地图中国”到“土地中国”

22、孙歌:哲学的日常性

23、王威廉:超音速的“精神飞行”——毕飞宇小说简论

24、乔焕江:文学——从“是什么”到“怎么样”

25、王晓明:“绝望的抗战”与鲁迅的时代意义

26、胡桑:弥赛亚时间的结构——论本雅明哲学中的神学

27、牛婷婷:山歌传统的再造与群众文艺经典的生成——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为中心

28、苏珊·桑塔格:诗与散文之争

29、吴俊:“三栖评论”专栏致辞——代首期主持人语

30、南帆:散文——文体、视角与重组世界的内在逻辑

31、孟繁华:思想之光与趣味之魅 ——评南帆的散文创作

32、李松睿:走向粗糙或非虚构?——关于现实主义的思考之六

33、洪子诚:怎样面对文学的当代史

34、科斯提卡·布拉达坦:狐狸与刺猬——通才的过去与未来

35、张松建:精进不息的开拓者——孙玉石先生的中国现代诗研究

36、翟业军:孤愤,还是有所思?——论汪曾祺从《聊斋志异》翻出的“新义”

37、李广益:忘忧之人

38、徐则臣:回到“大文人”——李徽昭《审美的他者》读后

39、段从学:现代性语境中的“何其芳道路”

40、毛尖:如果你竟然不打牌

41、朱国华:骷髅转变为天使——本雅明的讽喻诗学

42、刘复生:贺岁片,硬给!

43、汤拥华:小说、道德哲学与“后形式主义”的难题——以努斯鲍姆与罗蒂的分歧为中心

44、滕威:胡安·鲁尔福为什么伟大?

45、今天为什么需要读鲁迅——《无法直面的人生》读书会

46、李龙:本雅明的“当下性”思想与第三种现代性

47、范雨素、马大勇:又是一年春来到——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卷首语、编后语、目录

48、张旭东:现代“文人”——本雅明和他笔下的波德莱尔

49、袁先欣:俄国民粹主义、青年问题与农村的浮现

50、洪子诚等:文艺史料学的问题与方法

51、朱杰:“网红经济”与“情感劳动”——理解“小红书”的一种视角

52、性别议题还能给当代文学带来什么——季亚娅、张屏瑾、戴潍娜、何同彬、徐晨亮

53、罗莎琳·迈尔斯:《女人的世界史》原序

54、洪子诚:1950年代的现实主义“大辩论”——以两部论文资料集为中心

55、毛尖、王锐、舒炜:《山海情》笔谈三则

56、关爱和:钱玄同的学术精神与品格(上)

关爱和:钱玄同的学术精神与品格(下)

57、祝宇红:手枪、银顶针与“古怪的天意”——从鲁大海形象修订重审《雷雨》作者意图与悲剧性质

58、贾樟柯 白睿文对谈:二十三年后,继续围观《小武》

59、姜涛:1948年《新路》群体的建国思考

60、张沛:莎士比亚与“我们”——《莎士比亚研究》丛书总序

61、朴婕:从电影里看见中国——《映像新中国》导言

62、朱国华: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

63、苏妮娜:多丽丝·莱辛及其短篇《到十九号房间去》

64、张松建:里尔克在中国——传播与影响初探1917-1949

65、王汎森:晚明文人文化的若干面相

66、张伟栋:技艺的历史性——论新诗开端处的闻一多

67、雅克·德里达:人的终结

68、洪子诚 贺桂梅 姚丹 王秀涛:作为“当代事件”的文学史书写

69、黄灿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诗

70、王东杰:“打折”的统一——中国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

71、齐晓红: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及其衍生性问题——以“大众”的讨论为中心

72、杨联芬:从“声音”发现文体——读陈平原《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

73、张旭东: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74、李丹:双城故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沪讲唱文艺

75、吴俊:大象进来了——我看张柠的“才子书”

76、张柠:庄子“浑沌”寓言故事解析——兼及文与思之关系

77、王希:《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文版序

78、何为“人民”?“人民”何为? ——“政治:中国与世界”论坛第三届年会暨“人民:概念与历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79、葛耘娜:无处安顿的女性

80、郑梓煜 杨小彦:观看的分野——从郭熙的“三远法”到阿尔贝蒂的“锥体横截面”

81、李徽昭:体制艺术及其审美过渡——从连环画看伤痕思潮

82、金浪:历史断裂处的魏晋想象——在抗战语境下重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83、张慧瑜:基层传播:空间与主体的双重改造——以1960年的木刻版画《学习》为例

84、张旭东:在时间的风暴中叙述——读余华的《兄弟》

85、张慧瑜、孙婧:文化的基层传播与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实践

86、冯淼:革命地方实践与妇女解放问题——兼评丛小平《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

87、刘卫东:王林——解放区作家的另类写作

88、张旭东:当代普遍性论述的知识谱系、文化政治与历史决定——《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三版)笔谈

89、刘春勇:东亚鲁迅研究批判

90、文贵良:从“枣树语句”说起——论《秋夜》的白话诗学

91、肖天佑:《神曲》译者序、译后记

92、朱国华教授访谈录:学术趣味与理论的“介入”

93、刘鼎、卢迎华:1980年代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

94、韩少功:知识,如何才是力量

95、黄乔生:《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寇志明著)译后记

96、程志敏:世界时代与中国方法

97、朱康:重新思考“我们的劳作和生存方式”

98、李广益:世界乌托邦的兴起——以《大同书》和《现代乌托邦》为中心

99、罗岗:“当代文学”的“极限”与“边界”

100、张均:“短20世纪”与当代文学

101、韩少功、刘和平:从历史到艺术——在湖南大学的对话

102、孙佳山 白龙飞 贾宇鑫:明清小冰期——重审《大明王朝1566》中的自我奋斗与历史进程的未来意义

103、刘海波:解码刘和平——兼论其历史剧创作的四梁八柱

104、徐刚:异质互渗与审美平衡——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艺术启示

105、申霞艳:名人家事、历史场与话剧传承———阅读《你和我》的三个层次

106、汪晖、贺桂梅、毛尖:民族形式与革命的“文明”论

107、毛尖:作为套路的善良

108、张旭东:作为政治寓言的人道主义情节剧——重读谢晋的《芙蓉镇》

109、刘康:什么是文科?——现代知识的型塑与体系

110、罗成:“感动”的启蒙——早期鲁迅文艺思想起源的内面构造及历史意义

111、季剑青:“民族形式”的政治与中国经验——读贺桂梅《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

112、范雨素、小海:《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卷首语、编后语、目录

113、吴俊: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建立——断代、分期、下限问题漫议

114、倪伟:“戏改”的情感政治及理论重建——评张炼红《历炼精魂:新中国戏曲改造考论》

115、周展安:农民问题、生产关系论与中国革命的政治经济学脉络——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思想和政治动能

116、林云柯读《论牺牲》:超越话语——伊格尔顿的身体修辞

117、“全历史”专访·滕威:拉丁美洲的面具与乌托邦

118、张慧瑜: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学

119、王坤宇:超人移情、伴侣物种与感性复敏——论后人类审美的三个层次

120、达蒙·扬:亚里士多德,诞生于户外的哲学

121、孟庆澍:“反成长”、罪的观念与个人主义——重读《骆驼祥子》

122、郑渝川:《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书评

123、施特劳斯: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问

124、程光炜:当代文学阶段的划分问题

125、姚云帆:颜色是美——本雅明对歌德色彩学理论美学价值的阐发

126、吴晓东、罗雅琳:通向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文学性”

127、李德南:关于文学与时代的思考札记

128、王秀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与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129、刘复生:去吧,成为张无忌!——送给2021届同学

130、翟月琴、周瓒:当代诗歌剧场与跨界实验

131、陈启文:袁隆平、超级稻和转基因

132、吴俊:写作,跃然纸上的诗人张新颖

133、张新颖:中途诗事,聊短述

134、黄德海:别有根芽——张新颖的多文体写作

135、木叶:肯定的火焰——诗人张新颖及其他

136、言迟:笔墨合欢——徐累的马、刘丹的石和邵帆的兔

137、安德鲁·阿伯特:专业知识的未来

138、王升远:近代日本如何言说中国

139、滕威×吴海云:“小系列”教育剧与鸡娃现实

140、何兆武:本土和域外

141、吴俊:《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一)

142、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之“杭州会议”

143、藤井省三、林敏洁:鲁迅与莫言之间的归乡故事系谱——以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为辅助线

144、曹振华、张钊贻:鲁迅与尼采及并未过时的“文化现代性”

145、张慧瑜:逆向流动的主体、社会治理与发展传播学——从《山海情》看现实主义影视剧的社会功能

146、王升远: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与生命

147、特里·伊格尔顿:大学正在缓慢死亡

148、对话刘复生:终结内卷,“张无忌”们团结起来

149、蔡翔 罗岗 倪文尖:文学,无能的力量如何可能?

150、张净雨:数字后人类身体的美学建构与意义生成

151、张松建:家园记忆与身份政治——马华诗人吕育陶的地方书写

152、文贵良:语言的“及物”与知识分子的“应物”——论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

153、木叶:“全中取全后,所余仍为全”——《梵佛间》编者序

154、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绪论与后记

155、孙佳山:新变周期的“主旋律” 如何赢得未来?

156、朱国华:与美丽的汉语同行

157、李敬泽:芹脂之盟,那几个伟大读者——《红楼梦》,由手抄本到现代正典,之一

158、熊鹰:《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突进的艺术与革命意识的重构

159、毛尖:生擒杜拉斯

160、王宏图:知性写作的美学与小说疆界拓展的限度——从李洱《应物兄》说起

161、张旭东:如果上海开口说话——《繁花》与现代性经验的叙事增补

162、吴舒洁:“旧的东西中的新的东西的诞生”——19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中丁玲“转变”的辩证法

163、申霞艳:从《骆驼祥子》的曹先生说开去

164、舒炜:应该出版下去的一套好书——“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期待识珠人

165、牛婷婷:从“民族形式”论争到“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考察

166、孙郁:知识碎片里的叙述语态——《应物兄》片议

167、张诗洋 么书仪:史笔诗心见真淳

168、赵林:卢梭与浪漫主义

169、袁一丹:心理实验室中的汉字问题(1918—1949)

170、何平:重提困难的写作,兼及超级现实主义小说的可能

171、贺雪峰:中国研究中的学风与文风问题

172、刘大先: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关键词概述

173、张旭东:五四新文化的深层结构性转换——浅论白话革命的伟大意义

174、《新工人文学》第十四期:目录、卷首语、新工人掠影、编后语

175、路杨:“生产者的艺术”——延安文艺的经验与启示

176、王安忆 丁雄飞:《一把刀,千个字》——时间是个好问题

177、孟繁华、冷霜、刘鼎:在《洪子诚学术作品精选》研读会上的发言

178、李静:现实与虚拟两端的“社群”

179、安东尼奥·奈格里:斯宾诺莎《伦理学》中的“想象”、“努力”与“占有”

180、何吉贤:《白毛女》——“人民文艺”的启航

181、姚云帆:贫困政治和生命规范——阿甘本对中世纪“生命治理术”的谱系学重构

182、李森:写作乃期待的形式——与卡夫卡对话

183、王仁宝:传主形象塑造与传记疑点辨析——路遥传记研究

184、谢有顺:是不确定的想象在重塑这个世界

185、朱康:正午的忧郁,或现代生活的英雄

186、王行坤:拒绝工作,寻求承认,还是走向后工作——国外左翼学者对劳动概念的重新考察

187、黄德海:城市小说的异数——金宇澄《繁花》

188、宫立著《风骨: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素描》序言及后记

189、崔之元:普鲁斯特·爱因斯坦·哥德尔

190、张武军:1927,鲁迅的演讲、风度与革命及国家之关系

191、董丽敏:历史转折中的人文知识重构——以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发生为中心

192、张旭东:在纽约看《英雄》

193、王中忱: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组织化与理论批评的跨国再生产——以冯雪峰翻译列宁文论为线索

194、孙周兴:未来艺术的几个基本概念

195、唐晓峰:河南——曾经的“天选之地”和“核心区域”

196、刘大先:世俗化时代的信仰与生存 ——以宁夏回族作家为中心的探讨

197、刘云虹: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的审美维度

198、鲍国华:“革命时代”的词与物——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99、刘小枫:科耶夫的“拉丁帝国”之梦与新中国

200、戴锦华:历史的铰链——由法国电影《悲惨世界》(2019)看今日世界现实

201、 C.赖特·米尔斯:学术生活中的科层制气质

202、欧阳江河、何平:个人与文学史的延长线——关于欧阳江河四十年诗歌写作的对谈

203、雅斯贝斯:体育运动的意义

204、王安忆、张旭东等:王安忆作品研讨会——《文工团》

205、陈云昊:《野草》诠释的思想史转向——评孙歌《绝望与希望之外:鲁迅〈野草〉细读》

206、余英时:中国史研究的自我反思

207、吴俊:为内心自由赋形——何向阳的诗歌和多栖之义

208、何向阳:我为什么写作?

209、孔会侠:“镜中水未逝”——何向阳诗文阅读札记

210、李敬泽:作为哪吒的文学

211、孙柏:克拉考尔的“羊皮书”——蒙太奇、现实与历史书写——重读《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212、吴俊:《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二·上篇)

213、何旻:机械复制时代的媒介拟古——周氏兄弟与新文学毛边本的塑成

214、邱焕新:“同路人鲁迅”与“以托洛茨基为方法”

215、吴晓东:批评、阅读和阐释——与洪子诚先生对话

216、罗岗:“当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之争”——从加罗蒂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中译本谈起

217、张旭东:上海怀旧——王安忆与现代性的寓言

218、王玉玊:电子游戏中的叙事

219、杨庆祥:“非虚构写作”的历史、当下与可能

220、吴晓东:现代小说家的诞生

221、孙歌:“常态偏执"与当今世界

222、章永乐:阿富汗背后的美国模式之变

223、悼念诗人胡续冬

224、陈漱渝、姜异新:《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

225、王升远:政治、情感与责任——如何看待近代日本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

226、孟繁华:陈福民散文集《北纬四十度》——浪漫和抒情的历史再现

227、陈福民:《北纬40度》序言、后记

228、李敬泽:为小说申辩

229、赵京华:社会革命与亚洲改造的大视野——尾崎秀实的现代中国论

230、毛尖读孙甘露——那些自负又简单的回答

231、王琦:外展与触感——让-吕克·南希论书写的意义问题

232、蒋浩:悼亡友胡续冬

233、南帆:文学理论若干命题的内涵、联系与延展

234、汤拥华:福柯还是拉康——一个有关凝视的考察

235、杨国强:文化迁流中的“中国本位文化”意识——读陈寅恪先生

236、《新工人文学》第十五期:我写 我在

237、梁展:(上篇)普遍差异、殖民主义与未完成的共同体 

梁展:(下篇)普遍差异、殖民主义与未完成的共同体 

238、访谈姜涛教授: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与新诗

239、李广益:作为世界文学的科幻文学

240、刘擎×许纪霖:社会媒体时代的知识分子与反智主

241、弋舟×贺嘉钰:商兑未宁·等光

242、张勐:中国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结构模式分析

243、姜涛:有关胡子和他的诗的一些片段

244、朱国华:本雅明——迎向灵氛消逝的挣扎者

245、孙佳山:粉丝文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46、李静:谁在改变公众的“影视剧观感”

247、董树宝:福柯与他的知识考古学(译后记)

248、王汎森:思想史研究方法经验谈

249、吴俊:孙郁——论学之文的“跨域”和“破界”

250、孙郁:“思”与“诗”的互渗何以可能

251、洪子诚:“透明的还是污浊的?”——当代中国与南斯拉夫的文学关系

252、戴潍娜:八股,时文,与酱缸

253、杨辉:气盛言宜——孙郁文章的“内”“外”工夫

254、王尧:寻找小说变革的力量

255、张旭东:重读《阿Q正传》

256、黄开发:《言志文学思潮研究》引言及后记

257、林云柯:超级英雄的诞生

258、贺嘉钰:“换轨”之前与它指向的可能性——西川的油印诗集与他早期的诗

259、霍艳X徐刚:我们的时代,他们的文学——关于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对话

260、汤拥华:重构具身性——后人类叙事的形式与伦理

261、孙晓忠:改造说书人——1944年延安的乡村文化实践

262、苏岩:文学作为事件——读伊格尔顿《文学事件》

263、季剑青:什么是“现代文学”的“现代”?

264、刘大先:苦情案件——舆论、法律与公共情感

265、王升远:150年前的那些粪便

266、刘复生:七分《长津湖》,四分打给朝鲜战争

267、毛尖:吃就是祖国

268、阎晶明:传统母题的现代书写——写在鲁迅《故乡》发表一百周年之际

269、2021诺贝尔文学奖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博西》《囚笼》(中译)

270、赵汀阳、张志强、吴飞、唐文明、先刚、杨立华: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从《历史·山水·渔樵》说起

271、刘芊玥:后人类中的“情动”

272、弗雷德里克·格罗:福柯《肉欲的忏悔》的完成与出版

273、刘康:解读福柯——解释学、知识分子与谱系学的思考

274、李放春:瞿秋白与“领导权”的定名——Hegemony概念的中国革命旅程(1923—1927)

275、刘复生:70后爸爸去哪儿了?——观《我和我的父辈》有感

276、周伟驰:在经验的方寸里腾挪想象力——姜涛诗歌的“奥伏赫变”

277、袁筱一、毛尖、罗岗:我们如何对抗荒诞——谈《西西弗神话》 

278、吴俊:《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三)

279、李伟长:如何过好nobody的一生

280、贺桂梅:多层次立体的文学史图景

281、李斌:《女神》与“世纪末世界文学”

282、李敬泽:跑步、文学、鹅掌楸

283、孟登迎:在时代隔膜中走进柳青的精神世界——从电影《柳青》的观众接受谈起

284、铃木将久:丸尾常喜和日本的鲁迅研究

285、陈若谷:瞭望北京——空间视野与“今天”立场

286、吴子枫:症状阅读、难题性与思想史研究——阿尔都塞的唯物主义阅读观及其启示

287、鲁太光 贺桂梅 祝东力等:在当代性视野中重估80年代

288、戴锦华:文化反抗运动与人类的未来

289、韦施伊:电玩游戏中的后人类情感 ——以《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为例

290、罗雅琳:“两个洪宣娇”——抗战时期太平天国历史剧中的性别难题

291、岳雯:尝试理解一个时代——评路内长篇小说《雾行者》

292、张永峰:《觉醒年代》的多重意义

293、董树宝:到底是谁“谋杀了历史”?

294、姚云帆:拉莫主义、修辞和暴力——论马洛《巴黎大屠杀》中的拉莫殉道场景

295、罗岗:重识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296、李泽厚x刘再复:审美批判和艺术感觉

297、毛尖:我愿意跟你一起去巡夜

298、刘诗宇:文学全书,也许不必很长——评李敬泽《跑步集》

299、《新工人文学》第十六期 | 百鸟朝凤,致敬鲁迅

300、罗萌:风格的闪光及其豁免——谈毛尖的影评

301、吴俊:毛尖——不是茶叶,是鲁迅

302、王钦:“意识”的终点与“自然”的起点——评《柄谷行人文学论集》

303、洪子诚:1964,我们知道的比莎士比亚少?——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304、张成:“国族影像”与“人的影像”的叠印——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艺术创新

305、姚富瑞:感性生成与后人类理论进路中的美学问题

306、宋嵩:“有情”的回忆——王尧《民谣》读札

307、陈晓明:鸿飞那复计东西——90年代以来的理论变化管窥

308、初金一:幻想家或游荡者——彼得堡的现代性

309、高瑞泉:“风气”——观念史的视角

310、吴启讷:族群政治形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上)

吴启讷:族群政治形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下)

311、米歇尔·柯罗 :景观、想象与文学地理——兼谈韦斯特法尔的“地理批评”(袁莉译)

312、李丹:秘密社会与赵树理创作的“古代性”

313、袁先欣:“声”的类型学——《狂人日记》与鲁迅的语言观

314、刘春勇:大萧条与茅盾的江南书写

315、刘大先:确定性的显隐 ——乡村叙述的嬗变与“三农”的再认识

316、熊鹰:文化的政治逻辑——论冰心在日期间的文学活动

317、路杨:经验、情理与真实——再论古元延安木刻的风格“转变”

318、杨庆祥: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

319、斯炎伟: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潮流化”问题

320、胡桑:在清晨醒来——玛丽·奥利弗的诗

321、董丽敏:青年、革命与社会主义治理探索——以《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为中心的考察

322、刘复生:国家锻造与新文艺的诞生——评贺桂梅“中国气派”论

323、陈卫 罗雅琳 王年军:《初心、红旗与新征程——新时代诗歌优秀作品选》评论小辑

324、沈杏培:百科体、知识腔与接受障碍——《应物兄》的“知识叙事”反思

325、滕威:福楼拜诞辰200周年,他身上的金粉掉了吗?

326、洪子诚:秦兆阳在1956

327、阎晶明:《野草》的发表、出版与传播史

328、马正锋:视野、理论与史料——张松建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评议

329、李松睿:寻找突然感动的瞬间——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学经典教育之我见

330、贺嘉钰:隐桥与雾——弋舟短篇小说的艺术方式

331、饶翔:文学如何“破圈”

332、李玮:“世界之中国”的辩证——“鲁迅研究:世界视野与中国主体”学术工作坊综述

333、胡桑:在“准”的国度

334、罗志田:让思想回归历史——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反思

335、张旭东:走向当代中国文学批评阐释的再理论化——《美学与政治》中译版序

336、何建伟:异质之花——谈《围城》与《应物兄》的差异

337、赵汀阳:纪念老师李泽厚

338、姜异新:浸润于暗夜而来——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之于《狂人日记》

339、吴俊:东西小说文本的美学——从《耳光响亮》到《回响》

340、申霞艳:从“读什么”到“怎么读”——纳博科夫的脊椎骨阅读法

341、刘春勇:走出符号化的鲁迅形象

342、李广益:旗语殷殷——论舒群抗战创作中的认同书写

343、洪子诚:我们如何面对挫折

344、李彦姝:《文城》的纯粹与简薄

345、王晓平:从历史的“文本化”到文本的“历史化”:“重写文学史”的反思和推进 

346、吴俊:一本“导读‘而成的书——鲁迅生平简谱和文字传达

347、姚大力:字里行间的史景迁

348、李洱:邱华栋与他的小说

349、韩少功:且让我们相互记住,哪怕记不了太久

350、文艺批评2021年度书单



· 2021 影视目录 ·

(点击直达)


1、《心灵奇旅》

2、《送你一朵小红花》

3、《大江大河2》

4、《女人的碎片》(Pieces of a Women)

5、《女巫 Churails (2020)》

6、《月光男孩 Moonlight(2016)》

7、戴锦华教授推荐寒假给孩子看的50部电影

8、BBC纪录片《代孕者》

9、《到阜阳六百里 》

10、《山海情》

11、黄金拍档:吴孟达和周星驰系列

12、《亲爱的同志》

13、《偶然与想象》

14、同學麥娜絲 (2020)

15、《孤味》

16、《秋日奏鸣曲 Höstsonaten(1978)》

17、《热带鱼》

18、《千钧一发( Gattaca)》 (1997)

19、“大师课”·倪文尖

20、《又见奈良》

21、《波斯语课( Persischstunden)》

22、《科利奥兰纳斯 National Theatre Live: Coriolanus (2014)》

23、《锵锵行天下2》

24、《我的姐姐》

25、《困在时间里的父亲》(2020)

26、《觉醒年代》(2021)

27、《指环王》三部曲

28、《悬崖之上》

29、《不能说的游戏》

30、《无声》

31、《小城之春》(1948)

32、《辛德勒的名单》

33、《柳青》

34、《小舍得》 (2021)

35、《教宗的承继》

36、《白蛇传·情》

37、《装台》

38、《背靠背,脸对脸 》

39《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

40、《天堂电影院》

41、《东城梦魇》(2021)

42、《海鸥食堂》

43、《消失的爱人》

44、《城南旧事》

45、《革命者》

46、《降临 Arrival》

47、《弗里达 Frida (2002)》

48、《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49、《机器管家》(Bicentennial Man)

50、《无姓之人》(Mr.Nobody)

51、《堤 La jetée》

52、我们的父辈 (2013)

53、《夺冠》

54、《西瓜 すいか》 (2003)

55、《你好,先锋》

56、《Dylan Moran: Like, Totally》

57、《兔子暴力》(2020)

58、“大师课”·江湄

59、《追风筝的人》

60、《弱点 The Blind Side 》(2009)

61、《大都会 Metropolis 》(1927)

62、《扫黑风暴》

63、教师节特别推送《英文系主任》(The Chair)

64、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65、《处女泉》

66、《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67、《侠女》

68、《沉默的教室》

69、《大决战》三部曲

70、《爱情短片》

71、《功勋》

72、《鱿鱼游戏》

73、《1950他们正年轻》

74、《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75、《再见,那一天》(2021)

76、《驾驶我的车》

77、《兰心大剧院》

78、《第一炉香》

79、《沙丘》(2021)

80、《天书奇谭》

81、《国王排名》(王様ランキング)

82、《芬奇》(2021)

83、《扬名立万》(2021)

84、《007:无暇赴死》(No Time to Die)

85、《美好的世界》(すばらしき世界)

86、《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2021)

87、《倒数时刻》(Tick,Tick…Boom!)

88、《最后的决斗》(The Last Duel)

89、《野马分鬃》

90、《杰伊·比姆》(Jai Bhim)

91、《别让我走 Never Let Me Go》 (2010)

92、《雄狮少年》

93、《上帝之手》(2021)

94、《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




或许你想看


 文艺批评·元旦特刊 | 2017年度作者和关键词

文艺批评 | 新春致读者

文艺批评·特稿|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文艺批评 · 元旦特推 | 《心灵奇旅》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艺批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